欢迎访问云南省中药材大数据中心

云南省中药材大数据中心

    四川新荷花中药饮片股份有限公司 招标公告

    发布时间:2022-03-10 阅读数:0

    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贡献了中国力量。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支持中医药振兴发展,不断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


    数据显示,2020年中医药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8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持续超过14%,市场规模有望在2025年达到4.8万亿元。市场规模的增长得益于中药生产工艺及产业化的进步,但作坊式生产模式、质量控制缺乏、产品质量的均一性和稳定性不可控等问题依然普遍。如何发挥中医药资源的独特优势,进一步激发和释放中医药的功能和价值,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今年全国两会上,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围绕中医药产业 “标准化”“走出去”展开讨论,献计献策。


    加快推进中医药创新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泗水县苗馆镇隈泉庄村乡村医生刘庆民认为,近年来,中医药在新冠肺炎救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他在调研中发现,中药种植及原料加工产业仍存在面积少,产品创新能力积极性不高的现象,需要以更高层次研究政策,以更大力度推进发展。


    为此,刘庆民建议,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加快推进中医现代化发展,在完善中医药发展政策机制上,推进中医药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扩大中医优势病种范围;在加强中医药行业监管上,加大对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监督力度,强化中医药机构、人员、技术准入管理,加强中医执业行为监管。“争取到2025年中医药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与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实现人人基本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高质量中医药服务。”刘庆民说道。


    二是推进产业发展。创新政、产、学、研、商协同机制,聚集先进科技创新力量,提升中药产业创新研究与综合开发能力,合力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刘庆民认为,主要措施包括加快推动中医药与文化、商贸、旅游、餐饮等有机融合的新业态发展;鼓励和支持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充分利用中药材主产区和生态旅游区资源优势及特色,借助中药企业、名胜古迹以及温泉、中药材种植基地、药用植物园等资源,积极探索中医药产业与农林产业、康养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精品路线;支持和引导龙头骨干中药企业,有效延伸资源经济产业链,打造中药农业、中药工业和中药服务业三产联动的标志性产业集群;大力提升和确保药材质量,在积极推广标准化种植,努力减少农药残留与重金属含量的同时,大力加强中药材检测。


    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在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要持续深化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分级分类培养中医药骨干人才,建立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提升医务人员薪酬水平,适当对中医药职称评价倾斜;在加强方剂方面,加大对经典、有效传统中医处方和民间验方整理、开发的资金、技术的支持力度,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鼓励支持院内中药制剂有效、有序流通;在加强中医药产业发展支持方面,加大对中医药种植企业在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方面的支持力度;建议将中医药种植纳入种植补贴范畴,同时加大对中医药种植大户在土地流转方面的支持。


    中医药常规纳入国家传染病防治体系


    “近两年,中医药广泛参加新冠肺炎治疗,发挥了前所未有的积极作用,如果能从制度上、体制上、机制上把中医药融入到传染病防治体系中以及整个重大疾病救治体系中,中医药将得到进一步发展。”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步长制药总裁赵超表示。


    数据显示,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0.6%。临床疗效显示,中医药有效率达到90%以上。


    赵超表示,当前中医药常规未纳入国家传染病防治体系,国家也未建立中医药防疫研究体系,全国所有的传染病医院没有一家是可以收治传染病的中医院和研究传染病的中医研究机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时,中医医疗机构只能以协作单位的方式参与部分临床和研究工作。中医药对防治传染病具有独特优势,从长远来看,建议把中医药常规纳入国家传染病防治体系,让中医药发挥更大作用。


    赵超建议,一是出台 《关于进一步推动中西医并重的指导原则和实施办法》,落实政府的主体作用。以法规的形式,确定各级政府对中医药经费占卫生事业经费的比例,确保中医药财政经费投入到位,特别是要加大对基层社区中医医疗机构的建设。


    二是在全国遴选并重点建设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临床定点医疗机构,国家给予重点支持;建立中医药传染病研究体系。


    三是优化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工作预案,建立强有力的领导决策机制和专家咨询机制。


    四是在国家科研创新体系中,切实提高中医药研究经费投入的占比;并在中医药科技评价体系、科技成果评审和人才评审过程中,突出其科研的社会公益性特点,重点围绕科研成果质量、社会贡献度,以行业用户和社会评价为主。


    进一步推进中医药 “走出去”


    “近年来,随着 《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关于支持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等一系列旨在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政策落地实施,为我国中医药国际化发展注入了强劲驱动力,特别是 《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 ”一带一路“发展规划 (2021-2025年)》的出台,进一步为有意愿积极深入参与中医药国际交流、传播与发展的各方提供了方向和引领,必将实现中医药国际化的又一次提速。”全国人大代表、国机集团市场总监罗艳表示,伴随着全球共同抗击新冠疫情,国际卫生健康领域合作不断加强,世界服务贸易加速发展,“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理念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


    罗艳表示,随着后疫情时代到来,很多国家,特别是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凸显出在医疗、卫生健康和通信等基础设施领域的缺口。中国企业可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加大对外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和新基建等方面的合作,加速推动共建 “一带一路”,助力推动中医药 “走出去”。


    罗艳建议,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有效利用“援贷投”结合模式,实现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由政策性银行牵头设立中医药产业 “一带一路”基金,政府支持国有企业特别是有成熟海外业务网络和属地资源的国际工程承包企业,不受主业限制,在 “一带一路”倡议合作框架下,统筹国内中医药资源与海外投资运营布局,内外联动,与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的医疗卫生国际援助项目相结合,有效利用 “援贷投”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建设中外友好中医医院、中医药海外中心和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推动中医药产业走向海外。


    强化政府间医药合作,建设中药产业发展示范园区。在中医药领域,强化政府间对话、沟通、交流合作,从法律法规、国家政策等多个层面,支持中国企业建设海外中医药园区,围绕当地特色中药的研究、培育、种植、加工、生产等,推动特色中药全产业链发展。建议适时调整中药材进口名录,促进海外绿色无污染特色中药服务国内巨大市场需求,建立中医药产业国内国际的双循环。


    成立中医药专家顾问委员会,助力企业走出去。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国内资源和发展空间的限制,越来越多的中医药企业表达出“走出去”的强烈意愿,但因对国外政策、环境、地域特点、人文环境不十分了解,无法真正 “走出去”。建议组建中医药专家顾问委员会,切实为这些企业提供信息、政策和技术支持。


    利用好海外产业园区,打造中医药联合实验室。海外产业园区通常具有政策优惠、营商环境好、产业聚焦、辐射周边国家和地区等先天优势,有利于拓展更广阔市场。海外还有很多既对中医药感兴趣,又站在科学前沿的科研机构和团队,鉴于此,建议在海外产业园区中打造中医药联合实验室,一方面实现中医药科研创新,打造数字化中医药项目,另一方面可借助海外平台推动研发成果产业化。


    支持组建海外志愿服务队,助力传播中医文化。立足于国内中医药人才资源与海外医疗项目运营的实际需求,成立非政府组织――海外中医药发展医疗志愿者组织,在国内招募具有中医药文化素养和中西医结合临床能力的医疗志愿者,为传统海外医疗中心项目、其他海外中医药项目提供足够的临床人才资源,通过志愿服务,展示中医药技术和疗效,契合当地民众所需,增进友谊互信,讲好中医药 “走出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