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藤——清热平肝,息风定惊
一、概述
《中国植物志》记载:
“茜草科(Rubiaceae)钩藤属(Uncaria)植物全世界约有34种,其中2种分布于热带美洲,3种分布于非洲及马达加斯加、29种分布于亚洲、澳大利亚、非洲大陆及马达加斯加、热带美洲;我国有11种、1变异型,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四川、湖北、湖南、贵州、福建、江西、陕西、甘肃、西藏及台湾等省、区。”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的分类学工作者便对国产钩藤资源进行了较为系统地考察研究,经调查原始资料和整理分析,商品药材与原址标本的分类学鉴定统计,我国共有钩藤属植物14种,除了台湾产的线萼钩藤_U. setiloba_ Benth.利用不详外,现已知药用者13种,其中作为商品药材使用的有10种。
钩藤属药用植物在我国的分布与气候区划关系十分紧密。除华钩藤偶尔分布到青藏高原高寒区外,大多数种类分布在北纬21°~25°的南亚热带至热带气候区。在年降水量1000~1500mm,年均气温22~26℃的北热带滇南西双版纳地区,分布的钩藤种类多达7种。该属植物主要生长在山谷、河谷两旁、林缘及路边、山坡灌草丛中、杂木林下、松树林下等环境中,在林缘、山谷中尤为繁茂。一般喜欢阳光较为充足的地方,阴地生长不好或不能生长,伴生植物十分丰富。
二、药理作用
1、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作用
(1)降压作用
钩藤中降压主要成分是钩藤碱和异钩藤碱。两者强度比较,异钩藤碱强于钩藤碱。近代研究表明,无论对麻醉或不麻醉动物、血压正常或高血压动物,皆能引起明显的降压效应,其特点是先降压,继而快速升压,然后持续下降。主要是通过直接和反射性地抑制了血管运动中枢,以及阻滞交感神经和神经节,使外周血管扩张,阻力降低所致。其次,亦能抑制细胞内Ca释放,产生直接扩张血管的作用,但其作用较弱。徐惠波等研究发现复方钩藤片可以明显降低原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使ANP含量显著增高,能够明显降低高血脂小鼠血清中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P<0.05 ),说明复方钩藤片具有降压、降脂作用。邢俊娥等探讨天麻钩藤饮正交方不同配伍剂量对高血压大鼠的降压效应及内皮素-1(ET-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剂量配方组给药后与给药前比较,收缩压均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血压也均降低(P<0.05);但各用药治疗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降压效应确定的最佳配伍剂量组(1号配方)大鼠血清ET-1、MDA含量均降低(P<0.01),而SOD含量升高(P<0.05 ),说明血压高低程度与血清ET-1、MDA含量呈正相关性、与SOD活性呈负相关性,最佳配伍剂量组(天麻6g,钩藤12g,石决明18g,桑寄生9g,川牛膝9g)可降低ET-1、MDA含量,升高SOD含量,提示其降压作用机制与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有关。周继胡等利用原发性及肾性高血压(EH/RH)大鼠模型及正常大鼠对钩藤总碱胶囊的降压作用进行观察,发现EH大鼠给药后血压缓慢降低,醛固酮(ALD)分泌减少;RH大鼠给药后12小时后血压降低,降压程度达12%~20%,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内皮素(ET)含量下降。何飞等观察了6种钩藤属植物乙醇提取物对正常大鼠血压的影响,发现钩藤、侯钩藤和大叶钩藤提取物可显著降低正常大鼠血压;攀茎钩藤、双钩藤、北越钩藤对正常大鼠血压无明显影响。杨运姣等对比了秘鲁产绒毛钩藤(U. tomentosa)及国产钩藤的降血压能力并探究其机制,实验结果表明两者均有显著降压作用,模型大鼠血浆中血管活性物质AngⅡ和ET的含量均有所降低,高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活性均有所提高,说明两者有着相似的物质基础。这些研究表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可能与其降压机制相关。李运伦等研究发现钩藤碱和异钩藤碱可通过阻滞细胞G0/G1期向S期转化,从而抑制Ang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增殖;通过下调血管成纤维细胞大鼠Ⅰ型胶原蛋白(ColⅠ)和大鼠I型胶蛋白(Col Ⅲ)的表达来阻断AngⅡ的促胶原合成效应,从而控制血管重塑的发生发展,对防治高血压具有积极的意义。Aisaka K等研究分离自华钩(U.sinensis)的3α-二氢卡丹宾碱的降压作用,发现其可以剂量依赖性的降低被麻醉正常大鼠的血压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且其活性比钩藤碱更强、更持久。可以引起麻醉犬椎体、股动脉和颈动脉扩张,但对冠状动脉和离体犬动脉几乎没有作用。
(2)对脑和心脏缺血缺氧的保护作用
钩藤碱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主要与抑制自由基的产生或增加自由基的消除有关。刘卫等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研究钩藤总生物碱预处理对急性缺氧后海马神经元Na+电流的影响,发现钩藤总碱预处理可提高海马神经元对急性缺氧的耐受性,对神经元有显著保护作用。钩藤的甲醇提取物给大鼠腹腔注射100~1000mg/kg,能有效地保护暂时性前脑缺血(10分钟)对海马CA1区神经元所造成的损伤;缺血后24小时,钩藤组的大鼠海马区环氧合酶-2的生成明显受到抑制;缺血后第7天用尼斯尔染色法测定CA1区神经元密度,钩藤组大鼠的神经元细胞受保护程度大于70%。胡雪勇等采用小鼠断头张口喘气模型及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2小时/再灌注22小时等模型,测定大鼠脑组织中NOS(一氧化氮合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MDA(丙二醛)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钩藤碱具有抑制NOS活性、提高SOD活性、减少神经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和抑制神经细胞亡等作用,对脑缺血造成的损伤有保护作用,钩藤甲醇提取物对缺血引起的海马CA1区神经元造成的损伤也具有保护作用。
(3)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
谢笑龙等以比浊法测定异钩藤碱(isorhynchophylline,Isorhy)体外给药对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采用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法制作大鼠血栓模型,观察Isorhy对血栓形成的作用;以放免法测定Isorhy对ADP作用下cAMP含量的影响。结果Isorhy 0.65mmol/L和1.30mmol/L对ADP和凝血酶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均有抑制作用。静脉注射Isorhy 10mg/kg和5mg/kg可明显降低大鼠血栓形成湿重(P<0.01)。Isorhy0.33~1.30mmol/L可升高ADP作用后的血小板cAMP浓度(P<0.01)。
2、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1)对神经元系统的作用
谷氨酸(Glu)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其浓度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受到严格控制,浓度异常增高会造成神经元细胞损伤甚至死亡。Jang JY等研究发现华钩藤(U.sinensis)正已烷提取物HEUS可显著减少Glu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抑制死亡受体DR4的表达,促进抗凋亡蛋白XAP和Bcl-2的表达,阻滞Glu诱导的Bid裂解,对内在和外在的细胞凋亡途径都有抑制。此外,HEUS可阻滞Glu诱导的胱天蛋白酶(Caspase)的级联反应活化,并使聚ADP-核糖聚合酶裂解,提高细胞存活率。Ahn SM等研究了分离自华钩藤(U. sinensis)的1-甲氧基十八烷-1-醇(MOD)的神经保护作用。结果显示MOD可降低细胞内Ca2+水平异常引起的活性氧(ROS)积累,抑制Glu诱导的p38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蛋白水平磷酸化和磷脂酰肌醇-3-酶(PI3K)去磷酸化,解除Glu诱导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水平抑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Tang NY等研究了钩藤(U.rhynchophylla)水提取物(UR)对红藻氨酸(KA)诱导的癫痫大鼠模型的神经保护功能。研究结果表明,UR可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减少神经型一氧化氨合酶(n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免疫阳性细胞和凋亡细胞的数量,发挥神经保护作用。Jung HY等研究了钩藤(U.rhynchophylla)的主要成分毛钩藤碱对炎症诱导的神经毒性和小胶质细胞活化的抑制作用。毛钩藤碱能够有效阻断脂多糖(LPS)诱导的海马细胞死亡。抑制NO、前列腺素E2(PGE2)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生产;抑制小胶质细胞NO释放,减少细胞内PGE2和ROS的产生,显著降低MAPK和Akt信号蛋白的磷酸化。综上可知,毛钩藤碱通过减少活化小神经胶质细胞中各种神经毒性因子的生产,发挥神经保护作用。闫成玉等研究发现,在制作脑梗死模型前一天、按5.0、50.0mg/kg体重给小鼠腹腔注射钩藤总碱生理盐水1ml,对小鼠急性脑梗死体积有一定的减少作用,而且存在剂量依赖性。
(2)镇静、抗惊厥、抗癫痫
徐淑梅等以离体海马CA1区锥体细胞诱发群峰电位PS的幅度为指标,观察钩藤对毛果芸香碱致痫大鼠海马脑片诱发场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钩藤能降低癫痫大鼠海马脑片CA1区顺向诱发PS幅度,表明钩藤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突触传递有明显的抑制效应,具有抗癫作用。林晓亮等采用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实验及巴比妥钠闽剂量诱导小鼠睡眠时间实验,表明钩藤及毛钩藤叶高、中、低剂量组均能使小鼠自主活动减少,延长戊巴比妥钠阈剂量睡眠时间,其中毛钩藤叶高剂量组最为明显。麦琴笑等通过小鼠自主活动实验表明,钩藤提取物以及吲哚类生物碱如异钩藤碱、柯诺辛具有显著的镇静催眠效果,高剂量组效果最明显,这一作用可能与中枢多巴胺系统的调节相关。钩藤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惊作用,SD大鼠腹腔注射100mg/kg或500mg/kg的钩藤提取物,能降低红藻氨酸所诱发的颤抖的发生率及大脑皮层中的过氧化脂质的水平,与天麻配伍合用有明显的协同效果。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熊明华等对钩藤颗粒进行免疫方面的实验研究。发现钩藤颗粒剂(剂量为20g/kg)对DNFB所致迟发型过敏反应有影响:肿胀度为(6.172±2.210)mg(P<0.01);碳廓清除率K为(0.01897±0.003687)mg(P<0.01);脾脏重量为(66.9+10.20)mg(P<0.01);胸腺重量为(49.01+8.12)mg(P<0.01)。实验结果表明,钩藤颗粒剂对Ⅳ型变态反应、吞噬免疫功能及免疫器官等均有抑制作用。
3、抗癌、抗肿瘤作用
钩藤总碱可逆转KBV200细胞(口腔上皮癌细胞KB的多药耐药细胞)对长春新碱的耐药性。张慧珠等采用噻唑蓝法测定药物的体外杀伤作用,应用金氏公式进行联合用药分析,测得钩藤总碱5μg/ml对长春新碱在KBV200细胞的逆转倍数为16.8倍,说明其具有较强的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的作用。刘建斌等观察钩藤煎剂浓缩液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室肥(LVH)及原癌基因C-fos在心肌组织中表达的机制,发现钩藤能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收缩压(SBP),逆转左心室肥(LVH),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原癌基因C-fos表达有关。周知午等研究异钩藤碱脂质体在体外对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DDP对顺铂(DDP)的逆转作用,结果发现IR-L无细胞毒浓度组(2.0μg/ml)使A549/DDP细胞对DDP的IC由16.81μg/ml降至3.36μg/ml;低细胞毒浓度组(7.0μg/ml)的IC50降至2.34mg/L儿,两组均明显提高DDP在A549/DDP细胞内的浓度,证明IR能部分逆转A549/DDP细胞的MDR。Sun GL等从大叶钩藤(U.macrophylla)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齐墩果烷型三萜,3β,6β,19α-三羟基齐墩果酸。该化合物对MCF-7和HepG2肿瘤细胞系表现出一定抑制作用,IC50值分别为78.2μg/ml和73.9μg/ml。
4、增强免疫、抗炎镇痛作用
Domingues等研究表明,钩藤总碱能够通过不同途径抑制免疫介导的糖尿病病理过程。给予50~400mg/kg的钩藤总碱提取物能够显著降低血糖,且能使CD4+和CD4+T细胞的值与正常动物相似,同时能增加CD4+,CD25+以及Foxp 3+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此外,Aquino等研究发现,对于角叉菜诱导的大鼠足趾肿胀,绒毛钩藤具有良好的抗炎效果。在小鼠热板法和扭体法镇痛实验中,钩藤醇提液表现出明显的镇痛作用,且还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由二甲苯所致的炎症反应。研究人员推测其抗炎机制,推测可能是通过抑制转录因子NF-кB,并且对COX-1和COX-2也有轻微的抑制作用。但也有相关报道认为钩藤抗炎作用是多种次生代谢产物共同作用的结果。宋宇等观察了钩藤碱对实验性腹腔粘连的防治效果,发现钩藤碱可剂量依赖地减轻腹腔粘连的程度,显著降低大鼠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β(interleukin-16I-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腹腔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的蛋白含量。表明其防治腹腔粘连作用的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和TGF-β1/Smad信号通路有关。
5、抗氧化、抗突变作用
尹文清等将钩藤不同溶剂提取物配制成系列梯度质量浓度进行抗氧化活性实验、表明各溶剂提取物均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并随着溶剂极性增大抑制活性增强、其中乙醇提取物活性最强。Desmarchelier等证明绒毛钩藤树皮及根的醇提取物具有清除羟自由基的活性,所含的原花青素如cinchonains是其抗氧化的重要活性成分。因此,绒毛钩藤提取物可用于预防和治疗某些自由基引起的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和类风湿关节炎等。Milena Bors等证明钩藤的乙醇提取物比水提取物更显著地抑制人类红细胞的氧化。
6、抗焦虑作用
李晶晶等研究发现钩藤总碱可显著增加EPM中大鼠进入开放臂次数及滞留时间,脑组织中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显著下降小鼠期待性焦虑实验中,实验组小鼠均无应激性体温升高。实验结果显示其抗焦虑机制可能与钩藤总碱对单胺类神经递质的调节作用有关。Jung Jw等使用高架十字迷宫(EPM)和孔板装置对钩藤提取物的抗焦虑作用进行了测定,实验组大鼠开放臂的进入次数和滞留时间增加,封闭臂的进入次数和滞留时间减少,且5-羟色胺(5-HT)受体拮抗剂可抑制提取物的抗焦虑作用。孔板测试中,实验组探头的次数明显较对照组增加。这些结果表明,钩藤提取物主要通过血清素的神经系统发挥抗焦虑作用。贺燕研究发现钩藤碱浓度依赖和时间依赖的促进神经细胞核周围NRI蛋白的表达,时间依赖的抑制轴突、树突棘和树突干上NR2B蛋白表达,对NMDA受体有选择性抑制作用,这可能是其抗焦虑的机制之一。
三、应用
(一)古代临床应用
(1)治小儿惊热
钩藤一两,硝石半两,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温水调下半钱,每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太平圣惠方》延龄散)
(2)治小儿惊痫,仰目嚼舌,精神昏闷
钩藤半两,龙齿一两,石膏三分,栀子仁一分,子芩半分,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麦门冬三分(去心焙)。上药粗捣,罗为散。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量儿大小分减,不计时候温服。(《太平圣惠方》钩藤散)
(3)治诸痫啼叫
钩藤、蝉壳各半两,黄连(拣净)、甘草、川大黄(微炮)、天竺黄各一两。上捣罗为末。每服半钱至一钱,水八分盏,入生姜、薄荷各少许,煎至四分,去滓,温服。(《普济方》钩藤钦子)
(4)治小儿盘肠内钓,啼哭而手足上撤,或弯身如虾者
钩藤、枳壳、延胡各五分,甘草三分。水半盅,煎二分服。(《幼科指掌》钩汤)
(5)治伤寒头痛壮热,鼻屾不止
钩藤、桑根白皮(锉)、马牙硝各一两,栀子仁、甘草(炙)各三分,大黄(锉,炒)、黄芩(去黑心)各一两半。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竹叶三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下生地黄汁一合,搅匀,食后温服。(《圣济总录》钩藤汤)
(6)治胎动不安,孕妇血虚风热,发为子痫者
钩藤、人参、当归、茯神、桑寄生各一钱,桔梗一钱五分。水煎服。(《胎产心法》钩藤汤)
(二)现代临床应用
1、治疗高血压
郭承栋用天麻钩藤葛根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60例,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天麻钩藤葛根汤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压改善情况,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过程中没发现任何毒副作用。周虹等治疗32例轻、中度原发性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于治疗前后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发现天麻钩藤饮降压效果持续,白天降压效果较夜晚突出,与原发性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血压变化特点相适应。魏红玲用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眼底出血患者38例,治前患者临床表现为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失明,眼底可见视网膜有不同程度出血。治疗后视力提高4行以上者18例,提高1~3行者14例,6例无明显变化。张奇等用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以高血压指标为诊断标准,结果120例观察组显效44例(36.7%),有效66例(55%),无效10例(8.3%)、总有效率91.7%;70例对照组显效21例(30%),有效38例(54.3%)、无效11例(15.7%),总有效率84.3%。刘凯用天麻钩藤汤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发现采用天麻钩藤汤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血压下降平均值高于仅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阮萍等用天麻钩藤饮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5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天麻钩藤饮。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压以及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O)和血清中Ⅲ型前胶原(PcⅢ)、一氧化氮(NO)等指标的变化,并比较两组症状积分、生活质量、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压明显降低(P<0.05),血浆中AngⅡ、ALDO和血清中PcⅢ、NO水平恢复更为满意(P<0.05),症状积分明显减少(P<0.05),生活质量总改善率、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P<0.01),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康晓利等观察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合并肝肾阴虚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选取73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观察组37例。所有患者均行心理疏导、饮食控制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格列齐特片、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天麻钩藤饮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为91.89%,高于对照组的7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及血压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高血压运用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压、血糖,疗效显著。
2、治疗眩晕
徐玉华用杞菊地黄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颈性眩晕86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人,以眩晕症状和TCD为治疗标准。结果治疗组治愈18例,好转22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93.0%;对照组治愈16例,好转18例,未愈9例,总治愈率为79.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吴积海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各证型眩晕80例,以眩晕及伴随症状消失为治疗标准,结果治愈62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无效2例,临床治愈率为77.5%,总有效率97.5%。刘春将8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天麻钩藤饮加减方及静脉输注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对照组静脉输注纳洛酮和血塞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优于对照组的74.4%(P<0.05);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卢晨君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眩晕,对照组以静脉滴注500ml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试验组采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试验组复发率为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5%(P<0.05)。冯兴建用针灸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肝肾阴虚型眩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天麻钩藤饮口服,治疗组60例采用天麻钩藤饮口服联合针灸,2周后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愈35例,好转19例、无效6例;对照组痊愈27例,好转16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治疗组(90.0%)优于对照组(71.7%)(P<0.05)。段文慧等观察天麻钩藤饮联合西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所致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8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天麻钩藤饮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和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天麻钩藤饮联合西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所致眩晕疗效确切。
3、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李丹牧用钩藤天麻饮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3例,以天麻钩藤饮(治疗组)和颈富康颗粒(对照组)对照治疗,在2个疗程内疗效评价,结果为治疗组总有效率81.85%,对照组总有效率70.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证明天麻钩藤饮治疗椎动脉颈椎病有确切疗效。
4、治疗头痛
赵江用天麻钩藤饮治疗血管性头痛43例,以头痛和峰值血流速度为治疗标准,结果治愈32例,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2例,治愈率为74.4%、总治愈率为95.3%。治疗期间,部分病人出现恶心、呕吐、轻度乏力,未见其他不良反应。姜蓉利用四逆散合天麻钩藤饮治疗内伤头痛,每天1剂,疗程3~5周,16例患者中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3.75%,服药期间无不良反应。
5、治疗帕金森病
严志聪等探讨天麻钩藤饮与多巴丝肼片联合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帕金森患者9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多巴丝肼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天麻钩藤饮进行治疗。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30%(42/46),对照组为67.39%(31/4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6、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陈洁分析羚角钩藤汤合菖蒲郁金汤加减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疗效。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住院的重症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患儿共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发现观察组治疗后发热、易惊、肢体抖动、肌无力、尿潴留、病理征、口腔溃疡和皮疹或疱疹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WBC、空腹血糖、脑脊液常规(葡萄糖、蛋白)及脑电图(θ波、δ波)恢复正常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5、10天脑脊液中白蛋白、NSE含量逐渐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第5、10天脑脊液中白蛋白NSE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29%(P<0.05)。两组患儿转为危重症发生率分别为0.00%和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7、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邓晓鹏等观察芍药钩藤木耳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将56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电针夹脊穴疗法,每日1次,连续治疗14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门氏芍药钩藤木耳汤,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14天。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9.29%,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86%,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后治愈率为42.86%,治疗组治后治息率为69.29%,两组病例治疗后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8、治疗老年性痴呆
徐进友等采用钩藤散浸膏治疗老年性痴呆(Alzheimer disease,AD)的临床疗效。将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A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石杉碱甲片治疗;治疗组给予钩藤散浸膏进行治疗。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均有效,MMSE分别为总有效率63.64%(95%Cl=47.23%80.05%)、62.50%(95%CI-45.73%79.27%);ADAS-cog分别为总有效率54.55%(95%Cl-37.56%71.54%)、53.13%(95%CI=35.84%70.42%);ADL分别为总有效率48.48%(95%Cl=3.43%65.53%)、43.75%(95%CI=26.56%60.94%)。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
9、治疗神经性耳鸣
胡江源观察天麻钩藤饮合耳聋左慈丸治疗老年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疗效。将68例神经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联合组38例,对照组给予耳左慈丸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合用天麻钩藤饮颗粒治疗,用药时间均为1个月,发现联合组总有效率为78.9%,与对照组总有效率(6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369,P-0.026),且两组患者在治疗及随访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天麻钩藤饮合耳聋左慈丸治疗神经性耳鸣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应用。
10、其他临床应用
现代中医药研究表明,钩藤还可以用于治疗缺血性中风、脑血管疾病、脑梗死、儿童多动症、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神经衰弱、美尼尔综合征、抑郁症、面部带状疱疹、中枢性发热、小儿夜啼、小儿腹型癫痫、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闭角型青光眼、上尿路结石、早泄、风热动风型小儿急惊风等多种病症。
内容来源:《钩藤生产加工适宜技术》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